近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联合出台了《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 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,5月30日下午,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省教育厅负责同志对《意见》进行了解读,全面启动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,培养适应绿色低碳理念的高技能人才,支持普通本科向应用型发展,分产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、分区域组建产教联合体等。 《实施意见》立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,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需求,在巩固拓展部省共建职教高地成果的基础上,强化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,研究提出下一步山东职业教育提质升级、服务产业和人的全面发展、打造示范标杆的具体举措。
总体要求
以面向产业、面向人人为着力点,以构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为落脚点,推动职业教育为山东“走在前、开新局”提供有效支撑。
面向产业
深度推进校地协同、产教融合,为“十强”优势产业集群壮大提供支持。一是围绕“十强”产业,组建一批产教融合共同体,明确了每个共同体的参与院校、企业、培养方向以及主攻领域。二是围绕省会经济圈、胶东经济圈、鲁南经济圈和16市及各个功能区,组建一批产教联合体,明确了每个联合体的参与院校、企业以及产教融合实践中心、技术攻关平台、中试基地。三是围绕支撑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提出加大高职院校建设力度,支持高水平中职联合高职举办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。四是围绕服务企业“走出去”,组建一批海外职业技术学院,明确了每个海外职业技术学院的所在国家、参建院校和企业、开设专业和工作任务。
《实施意见》指出,山东将分产业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,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新材料、现代海洋、医养健康、高端化工、现代高效农业、文旅产业、现代轻工纺织、现代金融等10个覆盖全省实体化运作的产教融合共同体。在共同体内,由职业院校、应用型本科高校、行业企业共同组建200个左右现场工程师学院、现代产业学院,分专业领域制定现场工程师培养标准,优化中职与本科“3+4”、高职与本科“3+2”对口贯通分段培养试点布局;共建50个左右开放型产教融合实践中心、一批技术转化与创新平台、岗位技能虚拟仿真实训中心、员工生涯发展与职业体验中心。
面向人人
第三部分是面向人人:深化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为多样化选择、多路径成才提供支撑。一是培养适应绿色低碳理念的高技能人才,包括传承红色基因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掌握绿色技能和数字技能。二是面向重点行业、区域和领域,系统性布局规划,发展本科职业教育。三是深入推动普通本科向应用型发展,联合行业企业共建现代产业学院,推进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改革试点。四是促进高中阶段学校特色化,为不同禀赋学生选择适合的教育类型提供支持。五是优化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,促进多样化人才选拔。
组织实施
加强组织领导,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。一是加强党的领导,完善部省联席会议机制。二是建设高水平“双师型”教师队伍,实施技能大师计划,配足配齐专业教师。三是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激励政策。四是深化职业教育理论研究,搭建山东省产教融合供需信息平台。五是强化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保障,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,落实办学自主权,选优配强学校主要负责人,选树职业教育领军人物,修订《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》。
总结
《实施意见》在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部署要求的前提下,紧密联系山东实际,彰显山东特色。一是针对山东“十强”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的实际,着力培养形成结构合理、数量充足的高素质现代产业工人大军。二是针对山东区域发展实际,着力推动构建多维度、多层面的产教对接格局。三是针对山东县域多、发展任务重的实际,着力在为县域发展培养人留住人上下功夫,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。四是针对山东作为海陆丝绸之路重要交汇点、“走出去”企业规模大的实际,坚持“产业发展到哪里,教育就支撑到哪里”,着力为海外中资企业培养培训当地技术技能人才。五是针对山东人口“双过亿”、人民群众对多路径成才渴求的实际,着力搭建人才成长“立交桥”,让学生不论读职业教育、还是上普通教育,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。
- 还没有人评论,欢迎说说您的想法!